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欧莱雅、谷歌都在研发“人造皮肤”
来源:虎嗅网   发布者:张荐辕   日期:2015-06-17  
被涂抹或喷洒到人体面部等部位的化妆品,能保养或美化肌肤,但若没有事先充分的安全检测,也可能带来皮炎等刺激性风险。 一种直径不足一厘米的、称作“Episkin”的浅黄色材料正在替代原先化妆品行业的动物检测等方式来避免这些风险。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法国欧莱雅公司就一直在开发这种人造皮肤,并已将之成功商业化。 而显然已经有更多公司注意到“人造皮肤”在各个领域的商机,包括谷歌在内的多个公司都对“人造皮肤”的研发兴趣浓厚,一片薄薄的人造皮肤中有多少商机? 人造皮肤到底有多神秘? 欧莱雅法国研发中心内有一个神秘的人造皮肤实验室,《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曾亲自探访看到,指甲盖大小的人造皮肤样本安静的躺在玻璃器皿内,培养在特制的营养液中。 据介绍,这些样本是以外科手术病人捐献的皮肤组织中的细胞为原料,在模拟人体内环境对细胞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就能得到皮肤组织样品了。 在人造皮肤的研发和商业化过程中,科研人员曾遇到不少科学难点,比如怎样构建重建皮肤的生理结构、怎样模拟人体皮肤生物学反应、商业化生产时如何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等等。 但现在,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包括了不同功能细胞的不同类型的重建皮肤模型,同时开发了一系列相应的安全和功效评估的方法,其中基于Episkin的皮肤刺激性和腐蚀性测试已经被欧盟法规所认可。 例如,Episkin能够模拟因暴露在高强度紫外光下变得较老的皮肤。添加黑素细胞还能模拟晒黑的皮肤。而且,研究组利用来自不同种族女性的捐体细胞创造出了肤色谱图,可以检测防晒霜对不同皮肤的防晒效果。 相较于传统的动物实验和二维细胞实验等化妆品检测方式,上述具有生物活性的重建皮肤由于其组织结构更接近真实的人体皮肤,所以其测试结果可以更好地反映和预测正常皮肤在使用产品后的生物和生理反应。 “每一个新产品推出之前都会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只有通过评估的产品才会被推向市场。”欧莱雅方面对记者表示,“当相关专业人员针对产品以及成份进行安全评估时,如果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之上认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实验测试确认其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时候,就会利用重建皮肤来进行测试。” 不过上述传统的人造皮肤的培养方式耗时不短,一个0.5平方厘米大小、1毫米厚的单个皮肤样本大约要一周时间才能培养好。 为了提高制造人造皮肤的准确度和速度,欧莱雅最近还打算和精于生物打印技术的初创公司Organovo联手,用特制的“生物墨水(Bio-Ink)”一层一层打印皮肤组织的方式批量生产人造皮肤。类似技术此前曾被寄希望于帮助面部受伤或烧伤患者更快地康复。 “目前上述利用3D打印技术来重建皮肤组织还处于科研探索阶段,距离最终应用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欧莱雅方面告诉记者。 对于人造皮肤未来研发方向,欧莱雅中国研发与创新中心相关人士表示,还将“继续探索开发更加复杂精细的重建皮肤以及皮肤附属器模型,例如含有毛囊、汗腺的皮肤模型,同时也在探索更多的方法,例如皮肤免疫反应测试方法等。” 人造皮肤拥有多样化商业价值,但是还需探索 人造皮肤技术的巨大的商业价值已有体现。除了用于自家的化妆品研究,欧莱雅每年大概制造10万个人造皮肤样品中,一半会出售给制药公司或者竞争对手的其他化妆品公司。 位于上海浦东的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是欧莱雅全球范围内除法国总部以外唯一研究人造皮肤的实验室。自2005成立伊始,就针对亚洲人皮肤特别是中国人皮肤重建组织工程。 欧莱雅内部人士透露,在2015年刚刚上市的羽西白芍系列中的高效美白活性白芍提取物就是通过该评估平台所筛选出来的,其白芍活性提取物的美白功效也在重建皮肤模型上得到了充分地科学验证。 欧莱雅公司没有披露上述样本的当前价格,但据彭博2011年的报道,公司当时每片的样本价格为62欧元(约合428.09元人民币),有9种皮肤可供选择。 重建皮肤模型的商业化运作是由欧莱雅集团位于里昂的独立运营的Episkin公司全权负责,Episkin在中国的商业化运作则是由其在中国上海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斯安肤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hanghai Episkin Biotechnology Ltd.)负责。上述子公司于2014年10月宣布建立,已在中国获得经营“人体皮肤重建模型”( Episkin)的营业执照。 那么欧莱雅的“人造皮肤”生意在中国会受欢迎么,现在客户主要是哪些企业?欧莱雅回应称,目前该公司处于启动阶段,相关信息还不便透露。不过,一位本土化妆品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本土化妆品企业现在发展迅速,也非常重视科研投入,非常愿意购买一些成熟的技术,能更快速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或是能帮助他们更顺利走入欧洲市场。” 不仅是在化妆品测试及医疗研究方面,人造皮肤其他的商业用途正在被发掘。Google也在进行“人造皮肤”方面的研究。其著名的未来科技项目Google X有一个名为Life Sciences的分支团队,旗下有100名医生和科学家正在开发一个能帮助癌症患者检测癌细胞的磁性手环,同时也在研发一种“人造皮肤”,充当癌细胞检测手环的试验品。 Google的手环可以监测纳米粒子,但是研究人员需要衡量不同的人体皮肤所呈现的具体效果。当然,Google也用志愿者提供的真人皮肤做实验, Life Sciences的负责人表示,考虑到人的肤色、厚度等要素都会对检测产生影响,多样性的试验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人造皮肤的研发更显必要。 实际上,由于人造皮肤用途多样,不少公司都已经瞄准了其商业化的价值。英国企业Intercytex集团2013年也成功研发一种能够和人体完整结合的活性人造皮肤,成为再生医学上的一个突破,这种称为ICX-SKN的人造皮肤在植入人体后,只需28天就能够完全和人体结合,在治疗伤口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2013年3月,欧盟国家宣布全面禁止销售和进口经过动物测试的化妆品(含原料)和牙膏、肥皂等产品。但中国基于化妆品安全性考虑,要求进入中国市场的化妆品必须经过动物测试。有分析指出,如果中国全面禁用动物实验,这个年销售额高达320亿美元的化妆品市场将释放出巨大的人造皮肤需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