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自然子刊综览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者:张荐辕   日期:2015-03-26  
动物记忆在睡眠中也可被人为操控 人工记忆可在睡眠中产生,这是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该研究指出,在小鼠睡觉的时候,其大脑可将某一次奖励与某一特定地点进行关联,而这种关联在小鼠醒来后可以驱使其产生相应的行为。 位置细胞是存在于大脑海马体中的一类细胞,当动物处于环境中某个特定位置时,位置细胞被激活。而当动物走动时在这类细胞内产生的活跃模式会在动物睡觉的时候重新“播放”一遍,这种行为被认为有助于巩固加强动物对环境的认知地图。 Karim Benchenane等人对处于睡眠中、大脑的位置细胞正在编码特定环境位置的5只小鼠进行了大脑的奖励通路的刺激。另外有2只小鼠则受到非奖励刺激。当它们醒来后,只有那些接受了与特定位置细胞激活有关的奖励刺激的小鼠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细胞编码的位置上,这表明小鼠大脑在休息的时候,人工记忆就已形成。 此前已有研究显示,小鼠的记忆可被人为操控。而此次研究是首个展示睡眠中动物的记忆被人为操控的研究。不过,这种记忆操控是否能在人身上实现还尚属未知。 《自然—方法学》 新技术手段可检测SIV存留位置 在线发表于《自然—方法学》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一种实时全身成像技术,该技术能检测到传统手段无法检测到的部分身体区域内病毒的存在。该技术可以用来确定猕猴体内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累积。 SIV与艾滋病病毒(HIV)类似,只不过SIV感染的是非人灵长类动物,通常这两者都能在被感染对象的血液中检测到。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和免疫系统中“精英控制器”的作用下,血流中的病毒数量会减少到一定程度,但这种程度用传统方法无法检测到。这类病毒会在体内持续存在,并在治疗中断或者免疫系统妥协时卷土重来。血液检测无法找到这类隐藏的存留位置,因而需要研制新的检测方法。 Francois Villinger等人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与SIV特定追踪物相结合,分析SIV在猕猴经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和精英控制器作用后的体内分布情况。尽管猕猴血液中几乎已经无法检测到SIV了,但研究人员在淋巴结、肠道、肺部中却检测出SIV的存在。该技术为猴SIV感染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未来,该技术或能用于人体HIV存留位置检测等相关研究。 《自然—地球科学》 风对地球峡谷地貌重塑起显著作用 据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风对地球上河流峡谷的外貌具有显著改变作用。此前研究认为,在火星早期的潮湿环境中,远古峡谷的形态由流水作用形成,而之后火星表面经过30亿年风力的影响,峡谷的外貌发生重塑。 地球上存在较多的是基岩峡谷。河流带来的腐蚀被认为是这类峡谷成型的要因,但是在某些风沙环境中也发现了许多干燥的基岩峡谷。而人们对塑造这些峡谷的风力的潜在作用的研究甚少。Jonathan Perkins等人分析了位于智利东北部安第斯山脉的河流峡谷,其中,有一部分峡谷暴露在区域强风中,而另一部分峡谷则处于强风被屏蔽的位置。他们发现,相比那些仅受到河流影响的峡谷而言,长期暴露在强风中的峡谷更长、更宽、更平滑。峡谷形态的不同与风力强度大小有关,这意味着,事实上,风在重塑峡谷形态上起着重要作用。这一过程在其他多风星球比如火星上也同样发生着。 J. Taylor Perron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表示“之后但凡那些地貌形成主要取决于风力的行星的相关研究都需要以这项研究提到的机制作为参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