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基因测序火了,个股亮点在哪?
来源:雪球今日话题   发布者:亦云   日期:2015-02-25  
说到基因测序我也完全是个门外汉,所以以下纯属瞎掰,但是最它实在太火了,在这个前沿的技术领域,其实中国不比其他发达国家落后多少。毕竟中国参与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参与企业:南方基因研究所,北方基因研究所,华大基因 A股中相关概念股主要有千山药机,达安基因,新开源,迪安诊断,中源协和,紫鑫药业,荣之联,华大基因(上市预期)(以上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一,由于基因测序是目前比较前沿的技术,而我们知道技术来说,在中国主要是由研究院,社科院,高校等机构而来,企业作的更多的是将其产业化。当然在此我并不是否认企业自身的研发成果。所以我们有必要看下各个相关企业与这些机构的合作事宜 1.千山药机 主要有中南大学--湘雅研究院,主要是控股的宏灏基因也有湘雅的股份 申友基因--背靠南方基因研究所(占股49%) 2.华大基因 自身就是人类基因测序参与方,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知识经验及人才 3。紫鑫药业 与中科院合作研发二代测序仪 4.达安基因 背靠中山大学,与美国Life Technologies战略合作 5.新开源 主要是近期收购涉足这个领域,收购的晶能生物从事基因测序技术服务,呵尔从事肿瘤早起诊断,三济分子诊断业务 6.中源协和 合资设立公司进入基因检测领域---中源协和天津医学检验所研究公司 7.迪安诊断 诊断独立实验室 8.荣之联 为华大设计建设维护生物信息中心, 二,基因测序相关产业链 基因测序行业应用来讲,终端用户可大体分为两类:一是用于医院、独立实验室等的临床应用。二是服务于科研机构的基因测序应用 从基因测序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三个主要环节来剖析该行业   (1)处于产业链最上游的是基因测序仪器与耗材试剂 华大基因:收购了一家美国测序仪公司, 紫鑫药业:与中科院合作研发二代测序仪中 千山药机:互动平台披露未来可能进入这领域 其他几个企业未涉足,国内这方面仪器也基本靠进口   (2)中游是基因测序服务 服务这一块目前主要为华大基因及贝瑞和康垄断, 其他公司还包括达安基因,诺和致源,安诺优达等。 迪安诊断:凭借独立实验室的优势未来在这领域有发展优势 千山药机:计划15年底在产业园建立检测中心 荣之联:提供生物数据维护服务   (3)下游消费群体包括医院病人、药厂及科研机构等。 虽然目前医院消费占比最少,但是未来一定是医院占比最大,目前主要是无创产前等各种先天疾病的筛选。能作这项业务的医院必然是高端的三甲医院为主。拥有高端医院资源的企业将拥有优势。相对来说华大,中源协和(存储业务积累了很多妇产医院等三甲医院资源)其他企业这方面相对并没有较多优势。荣之联不涉及这块业务,千山药机以前主要是药企业务,医院资源相对来说是短板。 三,业务布局比较 华大基因:整个产业链布局,业务最完整,唯一的遗憾貌似没有个体化精准用药(个人不知,可能不代表没有) 千山药机: 1.拥有全球第一个个体化用药产品-----高血压芯片,15年年底将继续申报肿瘤等疾病的个体化用药芯片。 2.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创业板专利最多企业,1000多项)今后可能研发自己的测序仪 3.申友基因+基因南方研究所,针对健康人群进行基因测序服务 迪安诊断: 收购博圣生物进入无创产前筛选业务,多个独立诊断实验室等诊断平台 达安基因: 与美国Life Technologies战略合作, 紫鑫药业:合作研发测序仪。荣之联:数据服务 中源协和:刚进入这领域,合资成立研究所 四,这个行业是一个新领域就意味着需要不断花钱布局,资金的持续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仅从公司日常业务角度,不考虑非日常的增发等资金引入) 最不放心的是中源协和,他的干细胞领域目前同样处在技术研究阶段,甚至比基因测序来的可能还要晚,目前主要存储业务赚钱。 相对最放心的是千山药机,个体化芯片开始产生稳定的利润,还有其他各项独创产品比如塑料安瓶等能持续贡献稳定利润。 迪安诊断,这一块也相对放心。未来独立诊断服务对于社区医院有较大需求。 综上述基因这个产业链中企业,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是华大基因,第二梯队是千山药机,第三梯队迪安诊断,达安基因,其他列为第四梯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