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滨海时报 发布者:亦云 日期:2015-02-15
我国首个国产“人工心脏”项目研制取得新突破。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工学团队和滨海新区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简称泰心医院)医学团队合作研制的我国首个可植入的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磁液双悬浮血泵“火箭心”目前已进入批量动物实验。在不久的将来,血泵将进入临床试用阶段。应用于医疗临床后,将为千万心衰患者带来福音。
据了解,去年12月23日、今年2月3日和11日,分别在“天久”实验羊2号、3号、4号体内成功植入血泵。记者日前在泰心医院动物实验基地看到,实施“换心”的3只实验羊,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它们或卧或站,甚至奔跑嬉戏,看上去和普通的羊并无两样。就连在2月11日刚刚实施了“换心”手术的 “天九”4号也撤掉呼吸机,恢复了自主呼吸。泰心医院副院长刘志刚对记者说,这3只实验羊均为小尾寒羊,年龄在两岁左右,体重约为60公斤。实验人员在它们的左心尖打了个洞,植入人工心脏,使其完全代替左心室功能。“3台‘换心’手术都很顺利,3只实验羊术后情况良好,其中最长的存活时间已达到51天。目前装置运转和动物生命体征均正常。”
“‘天久’羊的健康存活标志着研发团队在第三代血泵的研制上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即将结束我国对终末期心衰治疗无能为力的落后局面。”泰心医院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继续优化血泵性能,丰富血泵类型,降低生产成本,早日使国际先进水平的心室辅助装置以低廉的价格应用于医疗临床,为我国1600万心衰患者带来福音。
为何研制国产“人工心脏”
据了解,慢性心力衰竭已日益成为心血管病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约有8000万心衰患者,我国心衰患者有1600多万。植入心室辅助装置,俗称“人工心脏”,是全世界公认的各类终末期心衰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从第一代气动血泵、第二代轴流血泵发展到今天的第三代悬浮血泵,经历了几代科学家艰辛的研究历程。我国至今尚无商品化的国产心脏辅助装置供临床应用;而国外的心室辅助装置,一套价格高达百余万元人民币。因此,研制出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国产心室辅助装置成为当务之急。
研制过程经历七次改进
2009年3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与泰心医院研发国产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经过四年多的技术攻关,血泵溶血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013年3月14日,研究人员为“天久”1号羊植入血泵,术后实验羊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健康存活了120天,创下了国内植入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的最长存活纪录,标志着我国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研制获得了重大突破。
2014年,研发团队又对血泵进行了七次改进,并实现批量生产。此次批量生产的血泵自2014年12月23日开始陆续在“天久”2号、3号、4号羊体内成功植入。“今后希望能做出一组动物实验,从中摸索出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科学数据统计分析,保证血泵实现良好的辅助功能。更重要的是植入以后避免和减少各种并发症。”泰心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辅助循环研究室主任张杰民说。
据新华社天津2月13日电我国首个国产“人工心脏”项目研制取得新突破。记者13日从项目负责方之一的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了解到,作为我国第一个可植入的、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磁液双悬浮血泵“火箭心”,目前已经进入批量生产的动物试验期。预计5年内,血泵将进入临床试用阶段,并向系统的商业化生产迈进,应用于医疗临床后将为我国1600万心衰患者带来希望。
记者13日上午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动物实验中心看到,“天久”实验羊2号、3号和4号选用的均是小尾寒羊,去年12月23日、今年2月3日和11日分别植入血泵“火箭心”,其中2号已经能正常行动,其他两只还戴着监护设备,尚在恢复期,但各项体征指标和“人工心脏”设备装置运转都正常。
2009年3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工学团队和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医学团队合作,研制出体积小、质量轻、温升低、方便植入体内的磁液双悬浮离心式血泵,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经过4年多的技术攻关,研发团队于2013年3月14日为取名“天久”1号的绵羊植入血泵,术后实验羊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健康存活了120天,创下了国内植入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的最长存活纪录,并在国内首次实现携带电池与控制器自由活动,达到了血泵临床植入的模拟状态。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晓程说,目前进行的动物实验主要是观察血泵的血液动力学参数、生物相容性以及对动物身体的影响情况,下一步将开展生物医学和工程学检测。完成至少6批次的动物实验后,即可进入临床试用阶段。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達明、通訊員 王鵬 天津報道)臨近羊年,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自去年年末起,先後已完成3次實驗羊植入中國第三代心室輔助裝置--磁液雙懸浮血泵的手術,並實現綿羊全部健康存活的目標。這標誌,中國首個「人工心臟」項目獲得重大進展,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有望在兩年內進入(人體)臨床試用階段,造福心衰患者。
據介紹,在2013年3月,「天久」1號綿羊植入血泵,術後各項生理指標均正常,健康存活了120天,創下了國內紀錄。之後分別於去年12月23日、今年2月3日和11日給「天久」2號、3號和4號完成「換心」手術,術後綿羊各項體徵指標良好,「人工心臟」咿D正常。而據泰心醫院院長劉曉程介紹,下一步,將開展生物醫學和工程學檢測,預計再完成6批次的動物實驗,即可開展臨床試驗。另據《今晚報》報道,劉曉程表示,目前進行的動物實驗主要是觀察血泵的血液動力學參數、生物相容性以及對動物身體的影響情況。而「天久」1號的成功,意味中國首次實現攜帶電池與控制器自由活動,達到血泵臨床植入的模擬狀態。
價格低廉是普及關鍵
據劉曉程介紹,慢性心力衰竭已成為心血管病中最常見、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而心室輔助裝置又是目前世界公認的治療各類終末期心衰的最有效方法,但中國至今尚無商品化的產品。國外的心室輔助裝置每套價格百餘萬人民幣,令國人望而卻步。目前中國心衰患者達1,300多萬,由於心臟供體匱乏,遠遠無法滿足需求,大量心衰病人在等待心臟移植中死亡。因此,研製出性能優良、價格低廉的國產心室輔助裝置成為當務之急。
航天醫學聯手研製
2009年3月,中國咻d火箭技術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與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強強聯合,啟動了國際科技最前沿的第三代非接觸懸浮式血泵的研製工作。至2012年6月,攻關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同年7月起在泰心醫院共完成了17次動物實驗。據《今晚報》報道,經過四年多的技術攻關,血泵溶血指標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
相关新闻
- 2018/03/27
- 2018/03/27
- 2018/03/16
- 2018/03/16
- 2018/03/09
- 2018/03/05
- 2018/03/01
- 2017/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