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防癌体检能否躲开“癌症厄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者:张荐辕   日期:2015-02-12  
不久前,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颇为引人注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小组在关于癌症成因的最新研究中指出,三分之二的癌症是由于细胞在分裂过程中“运气不好”而产生了突变,剩下三分之一才是由于环境因素或者有缺陷的遗传基因造成的。 那么,防癌体检管用吗?我们平时所做的防癌体检有哪些?怎样的防癌体检才能尽可能地让自己躲开“坏运气”而安然无恙一生呢?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常规体检项目中,癌症的早期发现主要依赖于超声检查、X光胸片等影像的检测,HPV、肝炎、EB等病毒的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等细菌的检测,血液细胞的检测,特定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等等,同时要依赖于外科医生的一些检查。无论是在医院或者是商业体检中心,以上项目基本上都能提供。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癌症,还是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通常而言与一个人的性别、年龄、家族史、疾病史、生活方式、工作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一次体检并不能完全反映患病的风险。而最新研究表明,许多癌症还与组织干细胞DNA复制时的随机突变有关,也就是与“运气”的好坏有关。 肿瘤标记物作为体检中血液检查的一项,已经被很多人所熟知。很多人会因为其检查肿瘤标记物某些数值稍高而十分紧张,甚至怀疑自己患上癌症。但事实上,肿瘤标记物升高并不一定患有癌症,筛查的意义仅在于提示作用。肿瘤标记物升高也可能是因为非肿瘤性疾病,比如慢性肝炎、前列腺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等,或者服用了某些药物都有可能会干预检查结果。如果一次检查结果某些指标检查轻度升高,并不需要十分紧张,可以有针对性地请医生进行分析、复查。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肠病中心主任张发明特别强调说:“癌是一个专业问题。如果为了早期发现,还是应该由医生给出建议该怎么检查。单纯依靠检验数值来决定,价值是有限的,公认的血液癌症检验指标寥寥无几,而且敏感性都很有限。化验单在医生手上就是一个参考信息。要重视医生从整体对患者的评估,比如,年龄、是否吸烟、是否有报警症状、是否有家族史等等。医生发现的蛛丝马迹比花一大笔钱去寄希望于单一的检验检测要重要得多。” 对于有家族病史或者医生建议进行癌症筛查的人来说,则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以肺癌为例,使用X射线筛查肺癌,由于分辨率低,加之是二维成像,如果肿瘤长在肋骨后面或心脏后面,就难以发现。相较之下低剂量螺旋CT是筛查早期肺癌的更有效手段。《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显示,采用低剂量螺旋CT发现的早期肺癌占40%~50%,X射线发现的早期肺癌则在25%以下,接近40%都是晚期肺癌。美国癌症学会数据显示,对于早期肺癌,5年下来2个当中生存1个;而对于晚期肺癌,5年下来100个当中只能生存1个。 针对很多女性关注的乳腺癌,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美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中位值是61岁,对于处于乳腺癌发病平均风险值的女性,美国癌症学会建议提前21年,从40岁开始就进行乳腺钼靶检查。中国女性80%的乳腺癌在40岁以上,40岁以上乳腺癌的发病中位值约为45~49岁,因此国内专家建议35岁就开始进行乳腺癌的筛查。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的数据,0期和1期乳腺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是100%,而4期的乳腺癌5年相对生存率只有20%。 “由此可见乳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意义。”张黎刚告诉记者,“爱康国宾最完整的筛查方案包括外科医生检查、超声、乳腺钼靶、核磁共振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将来国家对于基因检测全面开放后,还可以增加乳腺癌基因的检测。”说到自己和家人的体检习惯,他说每年体检一次或两次。对于异常类的指标,则是每一个季度复查一次。“肺部、心脑血管、血糖、妇科类项目是重点关注的检测项目,检查的手段主要是采用CT、核磁共振、超声、乳腺钼靶、肿瘤标志物、相关血液检查等。以上疾病在中国属于高发,不得不警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