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村夫日记 发布者:张荐辕 日期:2015-01-23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将会在每个省份选择3~5个城市或地区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工作。这将会带动中国医疗服务模式的一个重要转变。首批展开试点的项目包括新农合和一些疾病管理和防范项目,比如艾滋病干预和重症精神病管理等。
虽然仍处于早期试水阶段,试点项目也还没有完全设计到一些核心领域,但这无疑是未来中国医疗服务和支付体系变革的一个信号。采购而不是直接拨款的有利之处有几个。首先,政府采购如果能在透明和公平的准则下进行,将有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竞争。公立医院会面临服务质量、安全性以及医术能力的考量。其次,一旦公开竞标,医院的运营就更类似于企业,需要在竞标之后考虑自己的生存问题,这个时候控费才有可能。医院才可能有动力通过疾病防范、提高效率、精简架构控制支出、提高病后服务质量等方法去控制费用,提升自己的盈利。
这看上去好像顺理成章。但中国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目前垄断了大部分医疗资源,即使公开招标竞选,三甲也处于竞争的绝对优势,其它医院能力太弱,使得市场严重导向三甲,无法形成公平竞争,三甲也没有动力去改变其运营模式。因此,要让采购真正起到促进竞争的作用,就必须让社区医院、区县级医院、私立医院等和大医院站在同等的起跑线上,促进大医院之外的医院发展起来一同竞争,并一样拥有机会。无论是人才、药品目录、监管上的限制等都必须对等,这点如果无法保证,选择还是会严重倒向三甲,起不到促进竞争的作用。
不过,从目前来看,小型医疗机构还是无法与大医院竞争。好在当前对基层医疗的政策扶持正在加强,如果更多的政府医疗采购服务集中在早期预防和后期康复和控制,将对社区和农村的医疗机构较为有利,毕竟小医院布点更密,能真正的深入基层来充当好医疗的守门人。但现在的基层医疗没有统一的品牌、良好的运营体系和优秀人才,即使政府采购偏向基层,也无法扭转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现状。所以,政府采购只是为基层医疗提供了资金和用户的支持,核心还是要提高基层的能力,改变现行的基层运营体系,引入市场化的管理。
此外,要保证政府采购服务的模式可以畅行,还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建立及其严格的医疗体系监督制度,管控整个医疗服务领域医生和机构的行为,以及费用控制。另一个是保证整个采购过程信息透明,尽量多的把考核和选择交给市场。
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保险计划(Medicare和Medicaid)在有行业定价准则的前提下,按照比例报销病人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费用。但政府对医院和医生的监管要求非常严格,奥巴马医改之后更是增加了价值医疗的考核成分,把诸如再入院比例,电子病历使用比例,失误率等纳入更加重要的考核范围,不满足要求的医院会被罚款,而整个医疗服务流程中的合理性及安全性监督也更加严格。只有在这样严密的监管体系下,才能保证服务的质量和联邦资金的合理使用。
中国对医院和医生的行为监管体系仍然薄弱,对医疗支出流向的监管也远不够严密,这些监管配套如果不跟上,很难配合市场采购的模式有效进行。同时,采购结果涉及到服务质量、费用控制的力度以及医保资金能否合理使用。对医院的考核更多应用市场的标准来衡量,比如病人的满意度、安全程度、市场对价格的接受度以及医保基金合理使用的程度等,这些考量必须在向市场公开透明的前提下进行,才能保证整个采购过程的有效性。
相关新闻
- 2018/03/27
- 2018/03/27
- 2018/03/16
- 2018/03/16
- 2018/03/09
- 2018/03/05
- 2018/03/01
- 2017/02/06